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

-  品梅斋  (http://www.pmzh.comhttp://bbs.pmzh.com/index.asp)
--  品梅斋论坛  (http://www.pmzh.comhttp://bbs.pmzh.com/bbs.asp?boardid=201)
----  楚成诗词赏析  (http://www.pmzh.comhttp://bbs.pmzh.com/dispbbs.asp?boardid=201&rootid=89078&id=89078)


--  作者:liwb
--  发布时间:2010-05-03 11:03:56

--  楚成诗词赏析
楚成诗词赏析
【作者】:逍遥居士(李蔚斌)
前言:
楚成兄职业乃九州通衢武汉之民警,因业余爱好诗词,又多咏公安题材,而致“公安诗词”闻名遐迩。与其相交乃至相知,八年有余,源于网络诗词论坛,至今却尚未谋面。在其众多诗词中,余独喜东湖系列诗词,每每清新典雅,透出几分人生体验和独特之审美视角。盖因佳什多多,体裁涉猎广泛,这里仅举两首绝句和一首词作简要评述,从中亦能窥见一斑。限于水平,有不合理抑或不符作者原意处,敬请指教。
题玉泉寺
其一
钟声城外起,云淡远山空。
日暮禅林静,相看花落中。
【赏析】:常言道,浓缩的往往是精华。用于评价此小绝,颇也贴切。首联两句,开宗明义,以“钟声”“城外”“云淡”“空山”等意象点出寺院所在特定时空环境,犹如广角镜头,目之所及,虚实结合,取舍有度。二联两句,揺近视角,以“日暮”为转结平台,一者进一步阐明时间,一片残阳下,百鸟归宿,禅林显得更加幽静,一者也暗含作者云游至此,流连忘返,不知不觉中时近暮色。因何如此痴迷?结句自有交代。花开花谢乃自然规律,在诗人笔下,却往往有着另一番景致和情怀。此处是有感于时光流逝还是惊奇于自然造化,相信读者自有说道。这里强调的是“相看”一词颇耐寻味。李白曾有“相看两不厌,惟有敬亭山”,物我合一之情跃然纸上。从上述简要分析,不难看出作者走笔讲究,毫无费字,看似四句各有说法,却上下前后关联。空灵之意境渲染,不只是符合玉泉寺院环境,更衬托出作者一份超然物外之心态,着实难得。
东湖绝句
其一
长天楼外草成蹊,屈子祠堂旧迹迷。
唯有东湖舟上月,年年还照楚城西。
【赏析】:这首七言绝句,在楚成兄众多东湖题材诗作中,可能不算最好,只是本人非常喜欢,印象较深,故而精读一番,也属自然。首联,将“长天楼”与“屈子祠”做了一个对比,非只景致简单罗列,更应是加深东湖之历史厚重感。眼前之“草蹊”“旧迹”导出时空。”这里“迷”字,结合上下文,可能解为“迷幻”较为贴切。正是因为仅有历史遗迹也在时下鼓噪生活中逐渐迷幻而至湮灭。次联转结,甚为得法,也最为欣赏。前有铺垫,得此感叹,显得非常自然。关键用笔凝练而旷达,不禁令人想起谪仙笔下之“江畔月”来,她不仅承载着不可磨灭之东湖乃至中华文明历史,更求索着真正和谐之美好未来!
忆秦娥·香山
燕赵月,曾经朗照香山叶。香山叶,如今来见,未红谁折? 千秋一瞬荣枯阅,寒风漫卷黄书页。黄书页,几经残灭,燕歌犹烈。
【赏析】:此首小令,聊聊数语,藉香山一叶,抒发燕赵豪情,构成本词主旨。读来令人感喟,令人唏嘘。非只词之意境渲染到位,仅用韵就十分讲究。大家清楚,入声虽然已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复存在,但在古诗词中,入声压韵,因其音节短促,读来急迫,壮怀激烈处往往有着不可替代之功效,这点仅从众所周知岳鹏举那首著名《满江红》就能切身感受到。这里无须赘述。
一说起北京香山,自然联想到香山红叶,至于北京西山赏红叶习俗起源何时,这里无须探究。
词之上阕大开大合。将曾经历史(燕赵月)与如今现实(香山叶)一并呈现,可谓句少意多。这里如果对“燕赵月”理解得法,自然就能理解出作者用意。燕赵月词属偏正结构,当取燕赵之本意。自古燕赵多壮士,恐怕还得从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”那首击筑悲歌中寻找出历史根由。现实又当如何?字面上,作者莅临香山之时,非深秋,香山还未到满山红季节,故难以摘取。实际上,此句暗接上文而来,上文已揭示壮士悲歌,想当初一腔碧血侵染红叶是何等“惊天地,泣鬼神”!到如今,那种气概何在?时过境迁,非不折也,实难为也!
词之下阕上半,围绕红叶本身特性引发“一叶而知春秋”,作自然过渡,结拍回应首联,同时意犹未尽,暗自抒发作者壮志。其中关键词“黄书页”,恐怕还是取通感而致此喻。常识而言,漫山遍野红叶,寒风中翻卷,其实更象是“黄书页”,也是诗词常见笔法,很是独特。当然这里也关联上阕结拍“未红”而来。至于是否还有别的意思,如黄帝书之类,就不好妄加评论了。记得前人曾经说过,“作者未必然,而读者未必不然”。
总之,作者登北京香山而发燕歌,犹如陈子昂登幽州台而思古,时间体裁虽不同,意境渲染却是一脉相承。

[此贴子已经被liwb于2010-5-3 11:03:56编辑过]

--  作者:liwb
--  发布时间:2010-05-15 08:14:13

--  
请诗友不吝赐教;

返回【品梅斋】网站:


版权所有: 品梅斋 版本:Ver5.0 Build 0519
页面执行时间:93.750毫秒